时评 | 造车新势力的融资困惑(二)

久陵 发表于 2018/08/10 17:33:22 来源: 汽车财经

【编者按】虽然造车势力资金链的可持续运营面临着困难,但还是有些公司为其雪中送炭,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大亨们对其兴趣正浓。

2017年12月19日宝能集团宣布以65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权,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期,华夏幸福出资3.3亿收购合众新能源约53.4%股份;今年6月底恒大以67.5亿港元入股原先乐视系的FF公司,并成为最大股东; 

最近,万通地产拟以31.7亿元收购星恒电源(动力电池)控股78.28%股份等等。

为什么这些地产企业愿意以巨资入主造车新势力?说到底,新能源汽车,以及之后的智能网联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称之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更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之重要内容。而且到目前为止,该产业仍可称之为“一片蓝海”,仍是一个朝阳行业。这正如特斯拉汽车尽管连年亏损,但其市值依然超过560亿美元,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市值第二大企业。除此之外,汽车产业与前段时期的足球投资还是不一样的,即便做不好,那块在大城市郊区的土地总是要增值的。因此,对于地产界热衷于新能源汽车的现象就有那么点理解了。无论如何,有人来投资,以解资金链的燃眉之急总是好事。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造车新势力对待融资的态度应逐步转入到主流金融渠道的逻辑之中。 

所谓主流金融渠道是指持牌金融机构,或公募基金机构,他们的金融逻辑是,首先审查融资主体的财务状况、当前的经营表现、所处产业链的位置、清晰的投资标的物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显然,有好几项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弱项,那怎么办?这绝对不是在台上“讲故事”忽悠台下的媒体和听众那么轻而易举。如果放在三、五年之前的投资冲动盛行之际可能还行,但现在几经市场风云变化之后,要想融资就要靠健康的公司运作机制、靠风险管控,而不能靠愿景来画饼。

在这一点上,私募股权投资或风险投资与前指的主流金融机构在理念上有很大区别。前者相信新技术将对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期望很高,对技术落地时间,一厢情愿地估计太早,因此估价高、出手快,往往出其不意,就像贾跃亭这样7次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媒体集体唱衰、供应商集体上门催款、资金链崩裂的情况下,居然能找到雪中送炭的金主。而这位金主也得到了回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财富增加了几百亿。而与之不同的是公募不冒风险,更看重的是现实,以及新技术产业化运营的前景,而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前景。 

概言之,私募与公募的盈利模式区别在于,私募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愿意承担风险。因此其偏重新技术的前景,抬高估值,然后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尽快变现,换取短期效益。而主流金融机构则更稳妥地依靠新技术产业化的成果获利。

其次,前者实际上更着重的是资本融通,着重的是行业宏观的未来前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而后者则着重的是资金融通,运作时更看重微观,即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研究其未来的成功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造车新势力面临资金的饥渴,对于来自社会上的风投资金,往往会因为双方都对发展前景吃不准,而签订一些“对赌”的协议,从而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这对于某些带有一定盲目性的“三无”PPT造车新势力而言,就可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从整体而言,无论是融资方或是投资方都应采取慎重的态度。

相关阅读

美国打造全国性电动汽车充…

创造商业规模的全国性快速充电站网络。

中国品牌海外突围进行时:…

【编者按】据9月1日外媒报道,汽车共享公司Uber推出了…

中山新规:个人充电桩首次…

汽车财经网10月12日讯,日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台…

新版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意见…

汽车财经网11月23日讯,昨日,工信部发布通知,公开征…

从伦敦“开往”深圳,比亚…

汽车财经网12月6日讯,比亚迪针对公交市场打造的全球…

山东联孚加速布局产业链,…

汽车财经网12月29日讯,12月27日,作为山东省省级重点…